贷款减值准备计算公式(资产减值准备怎么计算)

贷款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计提标准多少

银行为抵御放贷风险,一般都会计提减值准备金。其中贷款减值准备是减值准备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贷款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计提标准多少?

贷款减值准备是什么?

银行放贷,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为抵御风险,银行需要对所有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金,其中针对“贷款和垫款”所做的减值准备,称为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是指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实际上是对未来坏账进行的一个预估,从而预留准备金。对于预留的准备金,可以算作营业支出,算入当期成本。

贷款减值准备如果增加了,则说明银行已为未来的坏账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如果减少了,则说明银行对未来贷款质量信心充足,也就没有预留太多准备。

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应是同升同降的,从而保证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监管要求,一般是120%—150%之间。

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的规定: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余额。

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相关规定:

1、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2、按季计提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分别为2%、25%、50%、100%。其中对于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3、按季计提特种准备,银行以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为依据自行确定计提比例。

更多推荐: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的区别

怎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等

一、怎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等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比例

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贷款损失准备金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都是由商业银行按照审慎原则自主决定的,计提标准主要是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和对贷款损失概率的历史统计。在转轨经济国家则一般由监管当局确定计提原则,确定计提比例的参照标准。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二、贷款损失准备怎么计提?


贷款减值准备包括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和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其中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又包含对公贷款损失准备、承兑垫款损失准备;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包含对公贷款损失准备、贴现损失准备、个人贷款损失准备、信用卡垫款损失准备。只要计算出这些就可以知道贷款减值准备是多少。

三、怎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比例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贷款损失准备金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都是由商业银行按照审慎原则自主决定的,计提标准主要是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和对贷款损失概率的历史统计。在转轨经济国家则一般由监管当局确定计提原则,确定计提比例的参照标准。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四、贷款损失准备(金融)怎么计提和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利息调整(或借记)

应收利息(若存在应收未收利息时)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此时应将“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不需要确认。)

借:存放同业等(减值后收到的本金或利息)

贷:贷款—已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后续计提减值时不需要再将本金与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因为在第一期减值时已经做过处理了。)

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同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登记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借:贷款—已减值(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吸收存款/存放同业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贷款—已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差额,或借记)。

贷款损失准备如何核算

贷款损失准备金

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于预计会发生的贷款损失,应提前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准备金,用于弥补贷款损失。这个准备金就是贷款损失准备金。也叫贷款减值准备。

根据新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别准备。

专项拨备是指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确定的贷款五级分类结果逐笔及时足额计提的拨备。

专项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地区和行业的贷款计提的拨备。

需要计提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包括抵押、质押、担保和无担保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拆借资金等。

对于由银行贷款并负责对外偿还的国外贷款,也应计提损失准备。银行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不计提损失准备金。贷款准备金由各银行总行统一计提,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全额提取。亏损准备金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应坚持及时性和充分性原则。及时

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固有损失且贷款的实际价值可以

能减的时候可以减,真正实现亏损或者贷款需要核销的时候不能减。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足够的准备金,以弥补贷款的内在损失。

贷款分类是坏账准备计提和评估的基础,坏账准备计提和评估的充分性是贷款得分。

这门课的目标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提出了特别拨备的参考比例:

次级贷款拨备比例为25%;

可疑类贷款拨备比例为50%;

损失贷款拨备率为100%。

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的损失准备比例可以根据贷款损失的程度上下浮动20%。使贷款损失准备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每类贷款的具体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反映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是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的考核是银行审慎考虑风险防范的一个方面,也是反映其业绩真实性的量化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特别准备、特别准备)/(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比例越低越好;亏损越小,利润越高;比例越高,风险越大,亏损越大,盈利越小。

拨备比例要与贷款风险程度相适应,不能过低,造成拨备不足,虚增利润;

不能太高,会导致超额计提和虚假盈利。

2021-12-12

相关问答:贷款损失准备怎么计提?

贷款减值准备包括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和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其中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又包含对公贷款损失准备、承兑垫款损失准备;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包含对公贷款损失准备、贴现损失准备、个人贷款损失准备、信用卡垫款损失准备。只要计算出这些就可以知道贷款减值准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