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贷款的优缺点(银行年底贷款会收紧吗)

什么是央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取得的票据权利,在到期日以前有偿转让给中央银行。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银行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收款人)。商业汇票到期,受让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

扩展资料: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是一种短期利率。根据《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在我国,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4个月。再贴现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和调整。

第二,是一种官定利率。它是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第三,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

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后,若其资金紧张,在贴现票据到期前,可持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同理,再贴现也有折扣,其折扣率通常被称为再贴现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贴现

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再贴现政策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更机动、灵活,可调节总量还可以调节结构;以票据融资,风险较小。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其他途径筹资而不依赖于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不能用再贴现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及其结构。

再贴现政策优点有:能够根据市场中商业银行的资金变化来做调配,在短缺时供给货币不影响市场中货币的供应量,不对于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再贴现时提供了货币,影响银行的放款,并且可以通过票据的不同可以对需要进行政策行业进行专门投放资金。这是对于我国经济决策的一种执行方式;央行再贴现政策也可以形成一种广告效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资金的流向,对于一些想要扶持的行业就会获得资金的流入。

再贴现政策缺点:再贴现作用有时候是相对一些行业来说,只是央行进行调整的一个工具之一,不能够正确的表现出央行的货币政策方向;再具体贴现的时候具体贴现多少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一旦商业银行不需要这方面得抓紧,就不受到央行的控制。也因为如何央行就需要将再贴现利率控制在一个水平上,快速实现就是降低对于货币供应量的管控,并且这一工具不如央行逆回购灵活,不能够反复的变动;目前实行再贴现政策有两种:一是长期的。通常是央行较为长期的实行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抑制上市需求减少货币供应量;另外就是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放款贴现,增加出目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一是短期的,对于目前出现资金状况随时制定影响目前市场的利率。

央行再贷款和中期借贷便利的区别是什么

贷款对象不一样、贷款的依据不一样。

1、贷款对象不一样:央行再贷款的对象只能是商业银行,而中期借贷便利的对象是单位和个人。

2、贷款的依据不一样:中央银行的再贷款主要用来解决商业银行临时头寸不足的问题,期限是短的,而中期借贷便利期限相对来说就会长一些,贷款期限主要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这三种期限。